辛忠澤
我出生于農村,雖然參加工作早,但始終沒離開農村。因自己是一名跑“田埂”的基層國家干部,一生與“三農”(農村、農民、農業(yè))打交道,這輩子算是與農有緣吧!
記得從1978年改革開放起,我家就換了四樣灶臺。父母親一直住在農村老家,父親身體不好,母親把稻草放到黃泥巴里,用手捏成長條圍成了一個土灶,燒的是稻草。那時老家唱著這么一首歌謠“六九一(一種稻谷名),六九一,米好吃,柴好燒”。老百姓從心底里感謝改革開放給農民帶來的幸福生活。我每次放假回家都會幫忙用手挽一個個稻草把子往灶里添,覺得很有意思。
后來,政府號召將土灶改成青磚省柴灶,既省柴,又好燒。
八十年代初,我調到區(qū)政府工作,為避免把機關大院公房熏黑,又換成煤氣灶。這可比燒柴火方便多了,氣用完了再灌一壇子,更方便、快捷。
退休后,我蓋了四層小樓房,安上了天然氣。過去燒煤氣要經常灌氣,現(xiàn)在可方便了,只要開關一打開,藍色的火焰熊熊燃燒。如果趕急,把雙灶都打開,不一會兒就可做出一桌香味可口的菜來。過去想就不敢想的事情,現(xiàn)在輕松享受,既經濟,又快捷。
回憶起改革開放這四十年,城鄉(xiā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這個平凡而普通的農村放牛娃,經歷了四次換灶臺的飛躍發(fā)展。試想,沒有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