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x
最新消息!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近日發(fā)出關(guān)于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確定了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15個、645個縣。湖北82縣光榮入選↓↓↓
8 X% V4 s& e9 v7 d! t6 X% @ a
640 (1).jpg (278.34 KB, 下載次數(shù): 82)
下載附件
2019-3-21 16:10 上傳
7 c0 x2 Y8 s, {8 D5 [( x15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 G% r; m8 d, T' H2 a; ~* ]; J' e
本批公布的15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別是:井岡山片區(qū)、原中央蘇區(qū)片區(qū)、湘鄂西片區(qū)、海陸豐片區(qū)、鄂豫皖片區(qū)、瓊崖片區(qū)、閩浙贛片區(qū)、湘鄂贛片區(qū)、湘贛片區(qū)、左右江片區(qū)、川陜片區(qū)、陜甘片區(qū)、湘鄂川黔片區(qū)、晉冀豫片區(qū)和蘇北片區(qū)。
5 q, l9 L: T# G' f
* s+ z+ U, x$ f湖北入選革命片區(qū)的縣
2 W& K5 [ `/ a1 O3 k湘鄂西片區(qū)' e n: f- j5 @0 M0 X1 |% ~) Q
(滑動查看全文)
+ `% Q5 M- J, J4 A3 m: z3 |9 L位于湖南、湖北兩省西部邊界地區(qū)的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是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割據(jù)范圍最大的三塊紅色根據(jù)地之一。鼎盛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曾覆蓋58個縣市,擁有2萬正規(guī)紅軍和近5萬地方武裝。
$ Q! B( F) e* m7 a' V9 j1928年,賀龍、周逸群、鄧中夏、段德昌、賀錦齋等在湘鄂邊領(lǐng)導(dǎo)進行了游擊戰(zhàn)爭,并開創(chuàng)了湘鄂邊革命根據(jù)地,成立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后改為河鄴軍)。此后于1930年開創(chuàng)了洪湖革命根據(jù)地,成立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六軍。7月,河鄴軍、紅六軍在湖北公安縣會師,組成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軍團,賀龍任總指揮。從此,湘鄂邊、洪湖兩個根據(jù)地連成一片,形成了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1931年7月至1932年4月,湖北監(jiān)利縣周老嘴成為湘鄂西蘇區(qū)的首府,后遷至監(jiān)利縣瞿家灣(今屬洪湖市瞿家灣鎮(zhèn))。1 @. E& j" m' s% L) t v! k
十堰市(8)8 ~+ `, U: m: h* l
茅箭區(qū)、張灣區(qū)、鄖陽區(qū)、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丹江口市# X y: z+ `! R$ ]3 _
宜昌市(11)9 O& i# g4 f" R- ~8 G) G$ ~
西陵區(qū)、伍家崗區(qū)、夷陵區(qū)、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2 h, A# X- x7 e' d: R# J
襄陽市(7)
( X+ T U7 V( e, ?襄城區(qū)、襄州區(qū)、南漳縣、谷城縣、老河口市、棗陽市、宜城市
3 @* e. @% X% `4 W& a鄂州市(3)
' |- t. j7 P2 e梁子湖區(qū)、華容區(qū)、鄂城區(qū)) e2 \: P9 J# f. c( Y- N+ a" t1 @9 ]
荊門市(4)% D; X! W. }5 R# E) J% F4 X
東寶區(qū)、沙洋縣、鐘祥市、京山市! w+ a. }+ _& p7 w% T& P) X' b/ V) H
孝感市(7)
% S: C) V2 i5 Q孝南區(qū)、孝昌縣、大悟縣、云夢縣、應(yīng)城市、安陸市、漢川市4 m5 u# f1 j* V2 T- q/ g
荊州市(8)6 _& I% Z7 C! C- T
沙市區(qū)、荊州區(qū)、公安縣、監(jiān)利縣、江陵縣、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9 F n* k! K0 x* @. e
隨州市(3). k9 d1 R" ?5 f9 K- l
曾都區(qū)、隨縣、廣水市
+ l' O8 I$ {. m7 X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 T- |' P' y' U9 f0 }9 p3 m y
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宣恩縣、咸豐縣、來鳳縣、鶴峰縣
8 T N: h9 f; V省轄縣(4)7 I0 q- I8 q3 ^) X$ C$ O
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神農(nóng)架林區(qū)) j) ?2 E, c I$ M( o4 R
& g! b7 ~* o) i. X" x& A
鄂豫皖片區(qū)
; d" |. ?/ G/ z% d(滑動查看全文)
; ?7 m8 n* u m+ E* S# d5 w. ]% ]( L1 Y- a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邊界的大別山區(qū),是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誕生地。全盛時期包括有20余縣的地區(qū),擁有約350萬人口,主力紅軍達4.5萬余人,地方武裝、民兵20余萬。
, ~" V. j. R6 ?& W- q1930年6月,召開鄂豫皖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宣布成立鄂豫皖特區(qū)蘇維埃政府。至此,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根據(jù)地形成,進一步發(fā)揮“一面可以控制平漢鐵路,一面可以截據(jù)長江交通,有直接威逼武漢,進而與全國紅色區(qū)域打成一片”的重大作用。
* w+ n" M2 ~% }8 b/ a' ~ ^; J$ u8 i& Q/ [+ b! v* D
武漢市(2)
, n ~4 U" x8 w6 N5 [0 s黃陂區(qū)、新洲區(qū)$ _" z. Q+ {9 Q. w' y
孝感市(6)% O: ^( k. m) _2 t- [. G/ O8 X
孝南區(qū)、孝昌縣、大悟縣、云夢縣、應(yīng)城市、安陸市- O7 o/ _( |& {6 w& m: S6 w
黃岡市(9)
) c- x2 T' K* f [9 q9 Q+ p團風縣、紅安縣、羅田縣、英山縣、浠水縣、蘄春縣、黃梅縣、麻城市、武穴市
" g* K: [! ^4 U6 W隨州市(2)
S0 n3 P/ A! ^" I隨縣、廣水市
/ u G- ^' |6 c( M
7 n1 D% X( _- D* }. s3 Q+ R湘鄂贛片區(qū)9 r/ G7 h5 w9 X/ x6 T9 L/ y
(滑動查看全文) L* G% u, K6 ?0 F! G; X
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邊界地區(qū),包括湖南的平江、瀏陽,湖北的大冶、陽新,江西的萬載、修水、銅鼓等20余縣的地區(qū)。1928年7月,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在當?shù)攸h組織和游擊隊的配合下,發(fā)動平江起義,建立了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開辟了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1931年7月,成立中共湘鄂贛省委,李宗白任書記。9月,建立了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賴汝樵任主席。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lǐng)導(dǎo),在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斗爭中部隊損失很大,1934年秋以后,少數(shù)部隊在陳壽昌、徐彥剛、傅秋濤等領(lǐng)導(dǎo)下,繼續(xù)堅持游擊戰(zhàn)爭。4 K+ d# {- o* q0 p0 f* ?$ C: p
: x6 q& S/ f! y3 J0 U黃石市(3)
4 M; o& H7 z. V' m4 c3 s西塞山區(qū)、陽新縣、大冶市
% p3 |0 _' C0 k鄂州市(2)- d6 T1 z5 x ~; J p
梁子湖區(qū)、鄂城區(qū): C' T, A% @8 t, M/ M, \
黃岡市(4)
9 y2 Q; W- v& A3 Z, ~浠水縣、蘄春縣、黃梅縣、武穴市$ T1 N& H5 b1 o/ d1 h1 X% m! E
咸寧市(5)3 ~" L$ k, L' r1 ]1 T
咸安區(qū)、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赤壁市
& T# L( N& f9 n9 D* p
) w+ g! w6 T0 N1 w湘鄂川黔片區(qū)
; Y n- @) W; N0 @(滑動查看全文)% G7 H8 p& y! v) M
位于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四省邊界地區(qū)。1932年秋,紅二軍團在賀龍等率領(lǐng)下于1934年5月進入貴州沿河地區(qū),開辟了黔東根據(jù)地。同年10月,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lǐng)的紅軍第六軍團,到達黔東,與紅二軍團在印江縣會師。會師后,成立了以賀龍、任弼時為首的總指揮部。接著,2、6軍團從黔東出發(fā),發(fā)動了湘西攻勢,攻占永順、桃園等縣,殲滅軍閥陳渠珍兩個旅,為湘鄂川黔根據(jù)地奠定了基礎(chǔ)。11月,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邊省委,任弼時任書記。2 Q0 [/ h) \) T; E0 N1 C
1935年9月,國民黨出動了130個團的兵力,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了更大規(guī)模的圍剿。根據(jù)黨中央的指示,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2、6軍團于11月19日撤離根據(jù)地,進行長征。
# X, X- r/ m% a! H# f- P1 S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 j! n5 x& I9 j& D( O; ], I5 ?
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宣恩縣、咸豐縣、來鳳縣、鶴峰縣 V" D u, E5 p8 I
M# @/ ^5 {2 L# A有資金有政策! P; g) w% M' y( D6 ~/ S7 b" w
這些革命片區(qū)將迎來發(fā)展良機!
% [- z5 K8 }1 h: e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wù)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guān)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對于保護革命文物提出了滿滿的“干貨”。) Y/ ]% l& w# [. h9 b
加大保護力度不得擅自遷移
5 c: N, B5 h) x& e; ?& x$ n《意見》提出,各級政府應(yīng)及時把新發(fā)現(xiàn)的革命文物依法納入保護范疇,把具有重要價值的革命舊址核定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h級政府應(yīng)落實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文物保護措施,不得擅自遷移、拆除。新建改擴建革命紀念設(shè)施應(yīng)嚴格履行報批手續(xù),不得未批先建、邊報邊建。
0 u; ^6 p) a" V7 ~加大財政投入
( T& g8 F5 }. {/ o O縣級以上政府應(yīng)將革命文物保護作為支持重點,進一步完善革命文物保護財政保障機制,強化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政策支持。加強革命文物相關(guān)財政資金的績效管理和監(jiān)督審計,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健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多元投入體系,積極引導(dǎo)社會資金參與革命文物工作。
* L; a! X% l- R+ k完善法規(guī)政策
# N4 ^4 ]& V3 c# a- g$ p鼓勵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設(shè)區(qū)的市制定革命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guī)。加強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和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建設(shè),統(tǒng)籌加大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支持力度。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科技創(chuàng)新和裝備建設(shè)。加強革命文物保護、管理、利用和研究人才隊伍建設(shè)??h級以上地方政府應(yīng)強化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職責,明確負責革命文物工作的機構(gòu)和力量。; X+ j" K1 \& g$ v9 P1 x1 N( H% o
; V! x/ i n# U
, K+ z" s; U r! I+ ` p(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