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wǎng)上70歲大爺矢志不渝地參加高考的新聞火了,其實每年高考的時候,父母辛苦陪讀、待考,交警開道送考生,考前撕書緩解壓力總會在網(wǎng)上熱鬧一陣,而耋耄老人參加高考更是屢見不鮮的網(wǎng)事了。一個農(nóng)村老大爺為何無暇于旁人異樣的眼光,如此癡迷、醉心于高考?極有可能的原因是上大學是他一個破碎的夢,一個最令他向往的夢,在人生的晚年,高考的成敗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能在自我設限的狀態(tài)下找回當年風華正茂的自己。人世間難得一份癡心,一份執(zhí)著,假如人人都識時務,這世間還有什么色彩呢? 任何想通過高考孤注一擲地改變命運的人,可能都有過復讀的經(jīng)歷,在失望中找回一絲希望,到最后許多人收到的是絕望,看得不重就不會傷得太深。對于無緣于期望中的大學和落本的人來說這是人生中永遠深藏的痛楚,不去關注高考,只是不想一次次撕開記憶的口子,戳中自己的傷處??珊拮约翰荒茏兂筛改浮⒗蠋?、國家期望的樣子,門門精通,樣樣優(yōu)秀,對于農(nóng)村的孩子,人們只關心分數(shù),因為農(nóng)村人真沒有什么好的去處。雖有少數(shù)暴發(fā)戶似的“土豪”,但許多無緣于高等教育的人一生也大多平庸。 在如今的時代,當權力、資本的階層已經(jīng)形成壟斷,平凡而優(yōu)秀的農(nóng)村大學生憑借赤手空拳,又能打出多大的天地呢?雖然競爭越來越激烈,躋身上流社會的渠道越來越狹窄,但還是開放性的面向所有人,雖有著這樣那樣潛在的不公平,但還是給予了人們一絲改變命運的希望,為了實現(xiàn)這份希望,許多家庭、許多學子,要付出飛蛾撲火般的努力。 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的學習是兩種獨立的學習,書本知識的學習更側重思維能力,沒有一個清晰的大腦,一個良好的身體,一個合適的方法和一個自我的興趣,是很難學好的,也就很難考上理想的大學。我自幼重文輕理,很難為那些抽象的問題費腦子,也始終想不通,就算鉆牛角尖了,也難駕馭這些知識,進而喪失了喜好,卻又要千方百計地理解它、掌握它。沒有興趣的知識,多半只能用在應付考試上,生活中又有多少用得上的呢? 另外,沒有一個系統(tǒng)歸納、總結、提煉的能力,就會被知識的海洋淹死。高中反復的腦力訓練,除了讓人掌握知識點意外,更重要的是在訓練思考問題的方式,這也是人與人之間差異化的原因之一啊。 再者,有沒有主動性、積極性、使命感和原始的初心,都是整個高中耐力賽中是否妥協(xié)放棄的原因,為誰而讀書,會不會調(diào)整自己,有沒有雜念,都會影響整個高中的修行。面對題海,是按部就班地消滅,還是研究策略,還是等待講授,無論哪種選擇都會影響實際答題的效果。如同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樣,奪取桂冠的與名落孫山的都能講出一大堆跟自己相關的情況。 勝者為王敗者寇,面對高考,人們只看成績和大學,高考背后復雜的原因和各自的故事,又有誰去了解和關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