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證據還原真相
——記隨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刑事技術中隊中隊長張春峰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陳巧玲 通訊員 童圣升
在雜亂的案發(fā)現場,憑借細微的證據,把一個靜態(tài)無言的現場還原成一個動態(tài)真實的過去,最終找出隱藏在現象背后的犯罪真相……自2009年從警以來,隨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刑事技術中隊中隊長張春峰,運用刑事科學技術手段直接破獲大小案件無數。他十多年如一日奮戰(zhàn)在基層刑偵一線,不僅業(yè)務過硬,在警隊中還是年輕民警的“帶路人”、刑偵技術戰(zhàn)線上的“尖兵”。
細微痕跡解開“沉默密碼”,刑偵科學讓“案件還原”。
2020年6月21日早晨,隨縣唐縣鎮(zhèn)某珠寶店價值200多萬元的黃金首飾被盜……接到警情電話后,張春峰放下手中早餐,火速趕往現場。從進店的卷閘門開始,他有序向內勘查推進,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店鋪保險柜放置在一個狹窄的房間里,我們去現場勘查時,保險柜被竊賊撬開,地上散落著各種首飾盒,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里面的財物被洗劫一空……”張春峰回憶說。
時值炎熱的夏季,又是在密閉狹小的現場,為了盡可能不破壞現場痕跡物證,他以半蹲的姿勢、汗流浹背地連續(xù)工作了將近4個小時,提取近200份痕跡物證。最終成功鎖定嫌疑人,案件得以偵破。
一個案件的起點是從現場勘查開始?!靶淌驴茖W技術是一個特殊的警種,我們要隨時待命,只要有警情,就得立刻出警。轄區(qū)哪里有案件,哪里就有現場,我們就去哪里!”張春峰說,他的工作職責就是努力運用刑事科學技術,用鐵證還原案件真相。
隨縣是湖北面積最大的縣,又是低山丘陵地區(qū),很多案件現場環(huán)境都比較復雜,而且比較偏遠。多年來,張春峰帶領隨縣公安局刑事技術工作團隊,風雨無阻堅持沖在現場勘查的第一線。長期的刑事技術工作,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現場勘查、物證提取、檢驗分析做到“零失誤”。參警以來,他共勘查各類案件現場2500余起,提取各種痕跡物證5000余件,完成各類檢驗鑒定及分析報告500余份,鑒定結論無一差錯,為隨縣建縣以來命案全破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作為技術中隊中隊長,張春峰注重隊伍單兵與團隊能力的全面提高,從自身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致力于普及和提升刑事科學技術,推進刑事科學規(guī)范化建設。他不斷學習先進的刑事技術知識,在勘驗過程中總結經驗,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fā)表了《模糊手印的鑒定》《淺談步法追蹤的作用》等20余篇專業(yè)學術論文。2019年,他帶領隨縣技術團隊通過了全國二級刑事科學技術室的評審,帶領隨縣公安司法鑒定中心在全市率先通過了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的實驗室資質認證工作。
從事基層刑事技術工作以來,張春峰及他所帶領的團隊在為隨縣重大刑事案件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還以人民警察的愛心和擔當助力公益事業(yè),積極配合當地民政部門做好滯留人員的尋親工作,幫助他們盡快回家,為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貢獻力量。
隨縣城市流浪人員救助管理站站長王文峰介紹,自建站以來,隨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刑事技術中隊積極對接協(xié)作,通過DNA比對等刑事技術成功甄別了30多名滯留人員身份信息,幫助他們順利踏上返鄉(xiāng)之路。
選擇了刑偵,就是選擇了奉獻。張春峰在隨縣公安局已經奉獻了13年的青春和熱血,在最基層的刑偵技術崗位上工作,忠實地履行著一名人民警察的職責。從一名技術新人成長為技術骨干,他認為做好刑偵技術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務實、認真細致、精益求精。他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不忘初心,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做一名人民滿意的人民警察,為平安隨縣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