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記廣水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陳大海
隨州日報特約記者 彭曉華 通訊員 黃萍
辦公室、科技法庭、訴訟服務接待大廳……處處可見他忙碌的身影。
今年57歲的他,從事民商事審判工作30余載,團結帶領審判團隊,年均審理辦結民商事案件近800件。
他就是廣水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陳大海。
司法為民,用心用情
2018年年底,黃某某等9位農民工將繡有“法律的維護者、農民工的保護神”字樣的錦旗送到民二庭,感謝陳大海為他們追回拖欠多年的勞動報酬。
辦此案之初,陳大海也曾頗感苦惱。一方是被拖欠30余萬元勞動報酬、討薪3年未果的農民工;一方是身陷高墻、無償還能力的工程承包人。農民工即使打贏官司,也難追回勞動報酬。
握著農民工布滿老繭的手,陳大海暗下決心,一定要為他們討回公道,追回屬于他們的血汗錢。陳大海一邊安撫他們的情緒,一邊詳細了解案情。通過深入調查,陳大海獲悉工程幕后另有“老板”指揮。
順著這條線索,陳大海多次到建筑工地實地調查,走訪詢問工程的發(fā)包方和相關人員,終于查明被告楊某某是工程名義上的承辦人,真正的承包方是某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在掌握相關證據(jù)后,他果斷依法追加某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為共同被告,并趕在年前結案,讓農民工們過了一個安心年。
不只是原告,在具體承辦案件的過程中,陳大海致力于保障每一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他認為之所以會有“三不”(不接電話、不收法律文書、不配合調查詢問)當事人,是因為他們欠缺法律知識、對司法不夠信任等,更需要加強聯(lián)系和宣傳法律。在遇到一些法官可以缺席判決的案件時,陳大海堅持認為:出席審理,是當事人對自我權益保障或是聲張的一項權利。每每遇到此類當事人,陳大海總是設法聯(lián)系到本人,上門講事實,釋法說理,說服他們出庭承擔起應盡的法律責任。
“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作為一名人民審判員,我們都應該讓他們在案件中感受到法治的公平正義?!标惔蠛Uf。
服務發(fā)展,善作善為
2020年2月,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陳大海帶領50名干警到城郊街道辦事處,執(zhí)行值守任務。
卡口值守、病人就醫(yī)、物資配送、上傳下達……40多天來,他沒有回過一次家,天天吃盒飯,連續(xù)的操勞、睡眠不足導致胃病復發(fā),人瘦了10多斤。
辛勤的付出,終于迎來了花開疫散。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后,陳大海沒來得及休息一天,又趕赴城郊街道辦事處跑馬場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他像其他員額法官一樣受理案件。白天,他在村里奔忙;晚上,他利用休息時間辦案。
2020年7月,某某風景區(qū)管理處與某某實業(yè)有限公司、某某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解除旅游經(jīng)營權轉讓合同后,雙方因權利義務關系不明陷入僵局,致使現(xiàn)有的旅游資源不能夠充分開發(fā)利用,給雙方都造成了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該案涉及廣水市文旅項目開發(fā)、招商引資項目,作為民二庭的負責人,陳大海主動挑大梁,受理該案。
為了打破僵局,化解矛盾,陳大海多次組織雙方舉行聽證會、召開庭前會議,根據(jù)原被告雙方訴求,制定了調解協(xié)商方案。即由雙方共同選擇一家鑒定機構對某某實業(yè)有限公司、某某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前期投入建造的旅游項目進行評估鑒定,并配合法院對上述建設項目進行證據(jù)保全。這一方案得到了雙方的認可和積極配合。
經(jīng)過梳理,需評估鑒定和證據(jù)保全的項目多達25大項、數(shù)百個小項,零散地分布在大約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為把工作做細做實,陳大海親赴現(xiàn)場勘驗,每天和同事一起翻山越嶺,監(jiān)督指導鑒定人員對工程項目進行現(xiàn)場登記、測量、取樣、拍照……連續(xù)奮戰(zhàn)一周后,證據(jù)保全工作圓滿完成。
“從業(yè)20多年,從來沒有干過范圍這么大、數(shù)量這么多的鑒定。陳法官全程參與,敬業(yè)精神令人佩服?!辫b定工程師劉工感慨。
因工作成績突出,陳大海多次被隨州市、廣水市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四次榮立個人三等功,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政法隊伍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