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激情成人,久久艹人人,2020天天谢天天吃天天,午夜三级在线,日日夜夜精品国产,国产ts一区二区,国产婷婷久久

搜索
返回社會民生
發(fā)新帖 回復
查看: 4038|回復: 0
收起左側(cè)

每日一讀臥游時代(蔣曼)

[復制鏈接]
樓主

隨論超版

隨論編輯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2-6-6 12:22
  • 簽到天數(shù): 5 天

    [LV.2]偶爾看看I

    1#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發(fā)表于 2019-9-14 23:01:47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x
    本帖最后由 隨州日報 于 2019-9-14 23:02 編輯

    “臥游”,最早出現(xiàn)在魏晉時期。因道路艱難,交通不便,稍微遠一點的風景只能口耳相傳。于是,古人因地制宜,發(fā)明了新的旅游方式,即通過欣賞山水畫來體悟山水,琢磨人生的意趣,探索哲學的況味。

    南北朝時宋朝宗炳的《畫山水序》明確提出“臥游”一說。宗炳,字少文,善書畫,好山水。西涉荊巫,南登衡岳,因結(jié)宇衡山,以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庇谑?,“凡所游歷,皆圖于壁,坐臥向之”。這是中國古人的臥游方式,以畫來觸發(fā)想象,寬慰心靈。

    西方的臥游大師是18世紀的法國作家塞維爾·德·梅伊斯特。因為決斗被禁足,他干脆寫了一本旅游書《我的臥室之旅》。他穿上粉紅色和藍色相間的睡衣褲,鎖上門,徑直走向沙發(fā),勒令自己用一種完全陌生的眼光來打量生活。42天,他獲得了與眾不同的體驗,并為“令人厭倦的日常生活”與“奇妙的世界”重新劃定了清晰的界限。那界限便是心靈的豐富與貧乏。

    80年后,尼采從中獲得新的感悟: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們?nèi)粘I钪衅降瓱o奇的經(jīng)驗,使自己成為沃土,在這片沃土上,每年能結(jié)出三次果實;而其他一些人(為數(shù)眾多)則只會逐命運之流。人分為兩類:一種人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另一種人則是化神奇為腐朽,絕大部分人是后者,前者為數(shù)寥寥。古往今來,大多如此。

    今天,當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容易。所有的節(jié)日,人們的位移都堪比非洲角馬大遷徙。茶卡鹽湖——這個以前人跡罕至的地方成為新晉網(wǎng)紅旅游景點,慕名而去的游客活生生把天空之境踩成了爛泥灘。夏天,我的微信朋友圈至少有5個人曬出了一模一樣的照片:一樣的藍天與湖水,一樣的白云在畫面中打個對折——完全不必親自去了。去了,照片也是一樣的,所有的體驗不過是別人的重復而已。

    前人的旅行不管是主動還是被迫,路線蜿蜒,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是生命的航線,伴隨著見聞、頓悟和啟迪。一個人身后長長的路,是以疲憊而堅韌的身體為筆,在天闊地廣中書寫傳奇。今天,我們倒不必身兼重任,旅行不過是放松心情的游戲,游山玩水,走馬觀花,要的是一種暢快和愜意,甚至連好奇心都被漸漸省略了,不過是一路吃、一路拍照而已。

    現(xiàn)代臥游并不是逆潮流的反叛之舉。放了假,窩在家里看別人堵在路上,也能神清氣爽,蕩胸生層云。從獲取信息的角度來講,即使在家里,生活也遠比古人的豐富。只要一根網(wǎng)線,你和世界就不會失去聯(lián)系。
    有人說,這是一個臥游的時代,出門不再有必要,可以用一種文化的方式來探尋更富有品質(zhì)的室內(nèi)生活。其實,對今天的多數(shù)人來說,這已無須大費周折。

    我們的室內(nèi)不再是徒有四壁,皓首窮經(jīng)只需要一部手機,從微博到微信公眾號、購物網(wǎng)站、健身App,再到各種小視頻,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從中獲得的只有身心的愉悅,少了旅途的疲憊和勞累。臥游省略了一切繁文縟節(jié),直抵目的地。

    不必登泰山的階梯,也不用裹著棉大衣睡在山頂,就能看日出;不必跟著漁船出海,被風浪搖得暈頭暈腦,就能看一船活蹦亂跳的魚兒??恐髀分鞑サ那趭^與努力,我們甚至可以在白天看到黑夜變幻莫測的極光。

    從前,我們對旅游目的地一無所知,巨大的未知激發(fā)了人的好奇心和冒險欲?,F(xiàn)在是身未動,心先去。依靠著發(fā)達的信息網(wǎng)絡,我們對即將抵達的地方了如指掌:天氣、地理特征、景點特色、歷史典故、換乘的地鐵站、地道的美食,以及可以停留的時間和地點。如果遇到完美主義者,比如我的一位朋友,為了保證自由行中嚴絲合縫地成功對接,每次出行前,都會提前靜對地圖,在心里屏息默念,完整地走一圈,不然心里不踏實。我的疑惑是:既然都靠著詳細的信息如此完美地走了一轉(zhuǎn),這樣的出游是抵達他鄉(xiāng)還是重游舊地呢?那種初到異地的新鮮感已蕩然無存,成了身不由己的打卡族。是時候冷靜地審視我們對生活的感知了。

    一定要在一個嶄新而陌生的世界里,才能放松自己嗎?能把我們從日常的厭倦中解救出來的,只有詩和遠方?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說:“我們從旅行中獲取的樂趣,或許更多地取決于我們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我們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如果我們可以將一種游山玩水的心境帶入我們的居所,那么我們或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地方的有趣程度不亞于德國博物學家洪堡的南美之旅中所經(jīng)過的高山和蝴蝶漫舞的叢林。

    只要內(nèi)心敏感且豐富,即使是在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擁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喜悅。換一種方式,把人從不斷重復的煩瑣中拯救出來的,不是他鄉(xiāng)異地,而是自己發(fā)現(xiàn)鮮活與快樂的能力,不管是囿于一室,還是周游列國。

    (摘自《羊城晚報》2019年6月30日)《讀者》供稿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返回社會民生
    發(fā)新帖 回復
    使用 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公司簡介 |  公司動態(tài) |  廣告合作  |  產(chǎn)品服務 |  誠聘英才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聯(lián)系我們  |  幫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