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等兵”勇當“排頭兵”
——廣水市廣水街道駝子村發(fā)展側記
隨州日報特約記者 劉冬 通訊員 張婷 劉思齊
7月15日,廣水市廣水街道駝子村,村民房前屋后綠意盎然,田野里水稻、蔬菜競相生長,散發(fā)出勃勃生機。
駝子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347戶村民、1347人。過去,該村一窮二白,在辦事處綜合排名倒數(shù)第二。2019年“由負轉正”,排名正數(shù)第二;2020年,排名第一。
蛻變從何而來?
選好“領頭羊”建強班子聚民心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
駝子村“兩委”干部原先3人,大家面對問題意見不一,1名村干部憤而離職。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門窗破舊、地面塌陷、桌椅殘損,“站沒地方站、坐沒地方坐”。村“兩委”班子軟弱渙散直接影響村莊發(fā)展,多年來駝子村發(fā)展緩慢。
2018年,駝子村“兩委”換屆,推選退伍軍人黃艷峰擔任黨支部書記。黃艷峰是全村有名的致富能人,退伍后長期在外經(jīng)商。為回報家鄉(xiāng),他放棄木材加工生意,回村當起“村官”。
黃艷峰領導的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40多歲,會電腦、懂技術,頭腦活、手腳快。新班子上任后,根據(jù)特長分工,各項工作有聲有色。
村里積極對接上級組織、多方籌措資金,裝修改造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會議桌椅換新,增添空調(diào)、電子屏等辦公設備。建立考評機制,每月至少開展一次主題黨日活動,讓在家黨員、村民代表、致富能手等共同參加,商討村里大小事宜。
駝子村共33名黨員,村里組織開展衛(wèi)生清潔、對接貧困戶等工作,黨員帶頭執(zhí)行。去年,村里決定修建機耕路,但村民心里有顧慮,一開始并不樂意。村里黨員拿出自家田地,“先示范再動員”,換來村民態(tài)度轉變。
村黨支部的變化,村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持續(xù)增強。2019年—2020年,駝子村共收到16份入黨申請書。
念好“致富經(jīng)”壯大實力惠民生
駝子村蔬菜基地,塑料大棚依勢擺開,茂密的葉子間,辣椒頑皮地冒出頭來。
黃艷峰介紹,蔬菜基地占地200多畝,有夯土大棚2個,普通大棚近200個,目前茄子、黃瓜、辣椒、苦瓜、豇豆、西紅柿等蔬菜大量上市、銷售紅火。
“現(xiàn)在種菜和以前可不一樣。”黃艷峰說,“過去道路設施不完善,蔬菜收獲后需要手提肩扛,如今車輛開到田間地頭,省工省力。灌溉系統(tǒng)也不斷健全,村里修建泵站,管道直通農(nóng)戶菜地,改變了全村接幾百米抽水管從河里取水的困境。”
駝子村朱家灣蔬菜交易市場,運貨車輛來來往往,新鮮的蔬菜被運往武漢、大悟等地。黃艷峰介紹,交易市場投資近50萬元,于去年建成。村里蔬菜借助交易市場,銷往各地大型商場超市,每天能賣出約3000公斤。
村民黃五種有20多個蔬菜大棚,根據(jù)市場需求及時調(diào)整種植品種,去年收益10多萬元。脫貧戶黃國裕患有小兒麻痹癥,村里安排他到合作社務工。大棚摘菜、秧田除草……一年四季總有活干,一天130元,一個月收入可達3000多元。黃艷峰介紹,村合作社常年務工的有10多人,季節(jié)性務工的約70人,去年合作社支付村民報酬達20萬元。
目前,駝子村已建成200畝大棚蔬菜、500畝隨州香稻、400畝小麥、200畝油麥、200畝玉米、50畝蓮藕、1萬對王鴿養(yǎng)殖基地,“一村一品”發(fā)展格局日漸清晰,特色種養(yǎng)產(chǎn)業(yè)漸成規(guī)模。
|